2025年10月28日傍晚,三亚海棠湾的风如同打了兴奋剂,浪花拍打岸边的声音盖过了所有音响的节奏。ELLE把红毯直接铺在了沙滩上,沙子细腻得几乎能钻进高跟鞋里,海风一吹,所有的裙摆都像风筝一样飘扬。这个时候,镜头里首先出圈的,不是大明星,而是刚刚出道四个月的沈佳润——她走着走着,几乎把媒体拍照区当作了“过站不停”,差点直接往酒店大堂走去。

工作人员急忙追上去,她折返时双手合十,像是日式便利店的店员一样鞠躬,裙摆沾了沙也顾不上整理。直播的弹幕刷满了“像小朋友第一次春游找不到集合点”,她因此三分钟内冲上了热搜第一。没有常见的大明星“回眸定点”,也没有典型的定点pose,留给镜头的只是一个略带抱歉的傻笑,然而她的这一瞬间却精准戳中了观众的软肋:原来星二代也会迷路。

很多人都忘了,她这次的身份不仅仅是“小沈阳的女儿”,她还是内娱首位在韩国solo出道的星二代。四个月前,她以艺名NINA发布了首支单曲Blush,MV里的三段高音被韩网乐评人赞为“免检耳膜”。韩国的打歌期结束后,她回国立刻展开了五件套的工作:杂志封面、音乐节、品牌广告、商场巡演、一线红毯。别人可能要用三年才能积累的履历,她用一个夏天就完成了。而这背后,并非只是依赖老爸的名气,而是韩国经纪公司SM的前创意总监金英敏亲自押宝——他为NINA提供了七位数的制作费合约,唯一的条件是:一年内,必须用中文、英文、韩文三种语言发布歌曲,而且不能出错。

因此,无论海风如何猛烈,沈佳润都得按时出席这个红毯。造型团队曾建议给她换上一件短款礼服以防走光,但她摇头表示:“就它,长一点才行,才能遮住我抖得不行的腿。”结果,腿没抖,方向感却先掉线。走到一半,她突然对着媒体区偷偷比了个“Y”手势,这是她和粉丝约好的暗号——这一天不哭,只晕。

但并非只有她一个人在海风的“魔掌”下吃亏。张凌赫的背头被风吹得乱七八糟,每根头发都在做布朗运动,但他顺势把西装外套脱了,单手插口袋,让风把衬衫吹得像雕塑一样,微博话题“张凌赫抗风骨相”阅读量两亿。代露娃更惨,她的长裙几乎三秒钟就“绊马索”一次,摔了三次,膝盖的淤青显而易见。她站起来后先对着镜头鞠了一躬,像是向观众道歉。工作人员冲上来想抱她下去,她小声说:“走完它。”她硬是把那五十米的红毯走出了马拉松般的仪式感。后来有人拍到她后台冰敷,一边吸气一边跟经纪人商量:“下次能不能给我条裤子?”

海风如一把卸妆油,把精修滤镜全刮花,却也暴露了娱乐圈的一条潜规则:在灾难级现场,谁能将“尴尬”翻译成“真实”,谁就能反败为胜。沈佳润的“走错路”正好踩中了这一点,于是她那迷路的画面在抖音上迅速引发了大量二次创作。有的人给她P上导航箭头,有的人用她的歌曲Blush做背景音乐剪成“社恐星人大型互助现场”。最受欢迎的评论是:“原来红毯也可以是养成系。”

对沈佳润来说,这场“意外”是她用最简单的方式打造的“记忆点”。娱乐圈每年有四百位新人面孔,但能被记住的少之又少,约五分之一的人能够凭借事件引起关注。沈佳润通过“走错路”这一小插曲,把自己牢牢地印入了观众的脑海,相当于在大家的记忆里租了一块广告牌,成本几乎为零,回报却能媲美一次综艺常驻。

当然,幸运并不代表能力。后台采访时,当记者问到她的“下一站目标”时,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打安全牌,说些“希望能有更多舞台”之类的话。她把答案拆成了三步:十一月发布韩语单曲City of Glass,十二月回国举办首次粉丝见面会,明年二月参加首尔时装周。每一步都带着作品,每一步都暴露在观众的投票器下——她知道,海风只能帮她一次,下一次,她得靠耳返里的节拍器。
红毯结束一个小时后,NINA发布了她的首封官宣,时尚博主扒出了她的礼服是某仙牌2026早春成衣,全球首穿。评论区有网友解释:品牌借衣给新人,要么是看她后台强大,要么是赌她能迅速蹿红。沈佳润两者都占,但她选择了用最笨拙的方式亮相:走错路、鞠躬、傻笑。就像考试铃声响后,她先交了半张草稿纸,老师却发现背面写着正确答案。

镜头熄灭,沙滩只剩下潮水的声音。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红毯,捡起一地碎钻耳钉和断掉的高跟鞋带。沈佳润站在保姆车门口,回头对着漆黑的海面挥了挥手,像是在跟这晚的风道谢。观众散去,热搜也下了,但记忆还在:那个走错路的女孩,用四个月的履历告诉大家——新人不一定要完美,但必须真诚。下一次风来,她大概不会再迷路,但人们会记得,她曾把紧张留在沙滩上,像一串歪斜却清晰的脚印,提醒后来的人:红毯不是T台,是放大镜,你露出一点破绽,反而能令人看见你更真实的一面。

风停了,浪头重新整理了队形。第二天,又会有新的热搜,新的红毯,新的耳返。而沈佳润的导航APP里,三亚这段路已经标成了绿色,她截屏保存,配文只有三个字:“已过关。”至于下次她将走向哪里,那答案早就藏在她下一首歌的副歌里——那里才是她的真红毯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